炎炎初夏日,浓浓银企情。6月13日下午,海门港新区携手海门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召开2022年度营商环境提升年暨政银企对接活动,助力“后疫情时代”海门港新区企业摆脱疫情影响、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发展能级。新区党工委书记黄卫国出席活动并作总结讲话,海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咏梅致辞。活动由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小锋主持。
黄卫国指出,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海门港新区历来重视营商环境打造。当前,新区正积极抢抓建设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大通州湾核心区、再造一个工业海门”的定位,全面重塑园区发展格局,全速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一座港口码头集群,产业发展集聚,商贸业态集中的现代化海港新城。这就需要各类企业的倾力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融资扶持。
金融机构要当企业的“贴心人”
一要讲情怀,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视企业为财富之源、发展之基、民生之本。二要讲责任,把自身摆在与企业平等的地位,主动与企业加强对接,指导帮助企业改进管理、降低融资成本。三要讲服务,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流程,开发更多符合新区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对暂时困难的企业,要多伸一把手,多出一点力。
企业要做金融机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见证人”
一要注重提高企业诚信度。要完善法人治理架构,健全财务制度,积极提升企业信用评级水平,推动实现企业管理更加规范、经营决策更加严谨。二要注重提高产品创新性。抓住我们实施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规上企业倍增计划的政策机遇,努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努力提高自身效益。三要注重提高融资市场化。融资不仅仅指的引进资本,还有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特别是我们的本土企业,要积极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着力加强自身管理能力、营销能力。
政府部门要成为银企对接的“联姻人”
一要有求必应。把支持金融工作、助力企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要第一时间了解,第一时间梳理,“点对点”研究解决路径,开展零距离、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融资创造积极条件。二要有事必帮。要及时掌握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不定期地将资金需求情况传递给有关金融机构,进一步为金融部门提供可靠的投放信息,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要有难必解。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热线”联系制度,有困难、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陈小锋表示,2022年以来,新区克服疫情影响,迎难而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应税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海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人才持续发力突破,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各银行、各企业要趁热打铁、强化交流对接,政府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推动融资对接活动成果早日落地。
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陆巍巍、管委会副主任黄青松,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梅施伟,中天钢铁、通光集团、艾郎风电等15家新区企业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中行海门支行、建行海门支行、南京银行、海门农商行等9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金融产品作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