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环境治理等内容,结合张謇文化,持续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夯实“硬支撑” 打造多元特色阵地
充分整合张謇文化资源,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张謇故里景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创新打造涵盖五大平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街。结合常乐独特的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了一批兼具文化和教育意义的场馆,如党史教育馆、颐生文博园、麒麟红木艺术馆、中南村门球场、红河实践基地等实践资源,串联各个阵地精心设计红河学习社、“忆峥嵘”学习社、缤纷冬日新春游学、张謇人生历程主题研学等活动路线,融合游览、研学、互动、实操等多环节,为提升活动参与度提供坚实保障。
充盈“软实力”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依托全镇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元宵端午活动、公益宣传等吸引常乐内外众多群众参与。依托文化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排《三顾‘茅’庐》《越学党史心越亮》等节目20余个,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全镇通过开展多元化文明实践活动,覆改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层次的广大群众,真正让所有百姓参与其中,感受道德教化、理论力量、文化滋养、知识普及和运动魅力。
推动“精治理” 擦亮宜居乡镇名片
从细处着眼,优化环境卫生,推动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做细做实。常乐镇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遵循就地处理的原则,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引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项目,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发酵返田;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污水治理模式,实现农户污水无害化处理;深入推进农村“四园”建设,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切切实实扮靓乡村环境,为百姓建设宜居美丽的家园。
筑牢“志愿魂”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强化志愿服务组织领导,弘扬志愿精神,传播文明种子。全镇共组建142支志愿者队伍,其中镇级志愿队16支,村级志愿队126支,全镇注册志愿者近2万人。创新志愿服务方式,传承并弘扬张謇爱国奉献精神,成功举办八届“小橘灯”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培训小讲解员330余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榜样张謇的事迹,争做张謇传人。广泛吸纳党员志愿力量,组建常乐贴心人队伍,宣传“门前三包”注意事项、劝阻不文明的停车行为,冲锋在疫情防控、扶贫帮困和矛盾调解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传播文明新风。
常乐镇夯基固本系统谋划推进,多措并举服务千家万户,不断打造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文明之举处处可见,助力文明种子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