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海门港新区轧西村: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不仅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哺育和支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灵魂。近年来,海门港新区轧西村始终坚持同步发展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

开展思想理论教育 强化政治教育训练

为提升基层党员思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坚定理想信念,利用党员冬训活动,不断强化理论教育和政治素养,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冬训变成了一次实践大考,从宣传疫苗接种到全面核酸检测再到防控堵疏结合,党员参与覆盖率高达98%,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基石。

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了占地5亩的党建法治广场,注入了党建元素和文化元素,以党建文化为主线,把党的光辉历史、党建文化知识等内容融会贯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广大党员群众面前。每季度通过集中宣传、走访入户、网格群分享等渠道进一步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及方针政策。

深化文明实践活动 强化五大服务平台

轧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楼,配备了办公桌椅、笔记本电脑、办公用品等设备,平时志愿者及工作人员都会在这里集中安排活动,并将文体活动计划安排表对外公示,包括月度重要活动、重大节日、全年特色活动安排,方便群众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参与。文明实践站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站长,围绕理论、教育、文化、科技、健身五大平台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投入相关经费,常态化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组建志愿服务团队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轧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册志愿者人数超653人,下设5个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目前围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的主题,由村干部、新区插村干部及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把党的关怀送进每家每户,同时针对特殊群体的不同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现实帮助。轧西村志愿服务内容涉及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社会服务、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等方方面面,内容全面、辐射面广、形式多样,真正将志愿活动,服务到群众心坎上,形成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氛围。

大力弘扬移风易俗 倡导树立文明新风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轧西村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破除陈规陋习,摒弃封建迷信,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每半年开展一次“文明户”评选活动,并在评选上的农户门前粘贴星级标牌,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到家前屋后清洁、改善人居环境行动中来。同时,积极挖掘身边好人,宣传身边好事,通过善行义举榜的公示,倡导文明新风。

专注文明素质提升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轧西村是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诞生地,具备浓郁的红色背景。2021年作为海门热门红色打卡地之一,被列入海门“百处红色记忆寻根”地图。走访打卡的络绎不绝,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辖区乡风文明奠定了扎实基础。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各个功能科室,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群众的文明素质提升提供了硬件保障。村内民风淳朴,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彰显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智慧,在日常走访中,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将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扼杀在摇篮当中。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也是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轧西村作为海门港新区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让良好的乡风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文明程度。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