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山村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有这样一股“青春力量”,他们身穿“红马甲”,手拿体温计,认真校对进出村卡口的每一位行人……
在学校里他们是刻苦学习的大学生,在这个简易的交通卡口集装箱里他们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参与者”,是村民健康的“守护者”。他们以青春之心,助防疫之力,虽脸庞稚嫩,但在查验工作上却较真的很。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青春年华守护着家乡的平安,用真诚奉献擦亮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底色。村民朋友们对他们的工作都赞不绝口。
4月初,随着四甲镇各村居道路管控的常态化,交通卡口的工作人员紧缺。海山村网格员们通过网格群发出了一份“寻人启事”,寻找能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年轻人。不一会就有两位年轻的大学生通过后台联系上了网格员,表示自己可以参与。
第二天一早主动报名的成彬和李涵就早早来到办公室,听村书记介绍了卡口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当提到需要有人值晚班的时候,小伙子成彬一口揽下。刚开始值守卡口的时候,村民看到换了“新面孔”妄想直接冲过去。成彬就直接追上去,礼貌地请村民配合,出示自己的行程码,健康码,看到车上若是有人没有佩戴口罩也会细心叮嘱。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李涵总是轻声细语地规劝,有些村民年纪大,他们操作两下没有成功就在那边抱怨或是发话,李涵总是耐心地教他们一步步操作,最终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自3月30日以来,南通公共场所全面实行“场所二维码”扫码通行,为了加强本村场所码的推广和使用,这两位大学生志愿者总是详细地向过往车辆解释场所码的使用范围和防疫的意义,引导出入口的村民主动配合扫码“打卡”,助力筑牢疫情防线。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疫情卷土重来之时,有这样一股青春力量在涌动,他们用朴实的身影、务实的行动、忠诚的品格,吹响了青春的号角,身着一抹志愿红,热情、勇敢地奔赴在疫情防控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