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区疾控中心针对当前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及心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突出的健康威胁,呼吁大家做好科学防护。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活跃期”,气温降低会削弱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密闭环境更利于病毒传播。区疾控中心急性感染病与性病艾滋病防制科科员季彦君表示:“科学防护要从疫苗接种、日常习惯、环境消毒等多方面入手。接种流感、EV71等疫苗是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日常要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坚持勤洗手、常通风;饮食上需注意卫生,海鲜彻底煮熟,若环境被诺如病毒污染,要及时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肠道疾病方面,诺如病毒堪称“集体单位克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期,通过污染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一旦出现病例易造成聚集性疫情,需重点做好饮食安全和环境管理。”季彦君提醒。
秋冬昼夜温差大、室内外冷暖交替,对血管和呼吸系统都是考验,非传染性健康风险同样需高度警惕。其中,心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尤为“凶险”,“三高”患者、中老年人及烟民等人群,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升高,若出现突发头晕、肢体麻木、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此外,冬季室内取暖若通风不畅,一氧化碳中毒风险也会增加,初期头痛、恶心的轻微症状若未及时发现,可能进展为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