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余东镇:网格“微服务”织密基层治理“安全网”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点击数: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往往藏在路面的一处凹陷、老人家门口的一次健康检测、居民关切的雨污水管道里。在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余东镇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抓手,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村居每个角落,通过“发现-响应-解决-反馈”的闭环机制,让综治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靠前”,以“微行动”筑牢基层平安与民生保障的基石。

路面隐患的“快速清零”

路面隐患的“快速清零”,是网格化融入综治中心的生动实践。旭宏村网格员陆婷婷在日常辖区巡逻中,第一时间发现星海道路路面凹陷的安全隐患——这处凹陷不仅影响村民出行效率,更可能引发跌倒、车辆剐蹭等事故,成为综治安全防控的“潜在盲区”。网格员陆婷婷当即通过综治信息平台上报至中心,由中心快速联动住建、市政等相关部门赴现场勘查,推动施工队制定专项修复方案。与此同时,网格员提前向周边村民告知临时绕行路线,全程跟进工程进度,直至路面修复完毕。整个过程从发现隐患到解决问题,形成“网格员前端预警-综治中心统筹调度-职能部门协同处置”的高效链条,将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综治中心的“指挥中枢”作用与网格的“探头化解”功能深度融合。

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让网格化成为综治中心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余东镇八一村网格员张雨佳接到群众反馈后,敏锐捕捉到腿脚不便老年人“出门测血压难”的共性需求——这既是民生痛点,也是综治中心“为民服务”职能的重要延伸。网格员没有简单转达需求,而是主动携手村医组建“移动健康服务队”,逐户上门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服务,将健康关怀直接送到家门口。这种“网格员跑腿+专业力量下沉”的模式,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更让综治中心的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公共事务的“共建共治”

公共事务的“共建共治”,凸显网格化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的创新价值。勋兴街围绕雨污水管道整改这一民生工程,将网格作为“民意收集站”与“治理参与点”:网格员卞夏燕不仅跟随专业人员实地查看需整改区域,更主动走进沿街商户、居民家中,逐一收集大家对管道走向、施工时间、后期维护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民声”汇总至综治中心,作为制定整改方案的重要参考。这种做法打破了“部门说了算”的传统模式,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既提升了工程方案的科学性与认可度,也通过网格搭建起综治中心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公共事务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多元共治”,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注入了基层活力。

从路面安全的“及时守护”,到老年群体的“健康上门”,再到民生工程的“民意共商”,网格化管理正以其“精细化、零距离、强协同”的优势,成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引擎”。未来,只需持续深化网格与综治中心的职能融合,便能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更贴心,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中心,矛盾就地化解”的治理目标。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