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点击数:

“要是没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三级防控,甲苯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近日,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四局会议室内,刚看完《守护碧水蓝天,聚焦环境安全》专题短片的企业环保负责人,正拿着笔记本与同行热议。当天,辖区60家重点企业环保总监齐聚,一场围绕“环境安全+应急处置”的专题培训,让“预防为先、分级防控”理念深植人心。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181.png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182.png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183.png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185.png

真实画面叩击心灵,环境安全没有“旁观者”。培训开场的专题短片,摒弃“说教式”宣讲,用真实画面还原甲苯储罐泄漏场景。画面中,环境应急联合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完成污染封控,有效降低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以前总觉得有些隐患不算什么事,现在才明白,一个阀门没拧紧,一次排查走过场,都可能酿成大错。”某制造企业代表在讨论环节坦言,短片让他对“环境安全无小事”有了切身体会。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387.png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386.png

三级防控构筑屏障,以空间换时间防控风险。“‘一级防控不出厂区、二级防控不进内河、三级防控不出园区’这就是工业集中区的‘生态安全阀’!”培训中,执法四局执法人员用示意图解读了三级防控体系的“核心逻辑”,让在场企业一目了然。

企业首道关:防渗围堰、足量应急池、可控管网 “三位一体”,确保泄漏物在厂区内被拦截,这是风险防控的核心防线;

园区拦截网:4000立方米应急池、24小时监控排口、可即时关闭的河道闸坝,即便污染物突破厂区,也能在内河入口前“截胡”;

生态缓冲带:沿江生态带与灵甸河闸形成“最后屏障”,阻断污染物进入长江等敏感水域,守住生态底线。

“原来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某印染企业环保总监边翻阅应急预案边说,之前只关注自家厂区的应急池,现在才知道园区还有“兜底”措施,接下来会对照标准升级厂区设施,不拖整体防控的后腿。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762.png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761.png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759.png

隐患排查精准发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除了“三级防控体系”,培训还针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给出实操指南,如是否包含危废储存、污水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等环节。执法四局局长袁金霞结合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列举了“常见隐患清单”:如部分企业应急池不与管网连通、储罐围堰出现裂缝未及时修复、应急演练流于形式等,并要求企业会后制定“风险应急卡”,力争全员掌握并使用。

海门创新三级防控体系,政企同心守护碧水蓝天948.png

政企协同长效守护,夯实高质量发展环境基础。“举办这次培训,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和企业一起拧紧责任链。”执法四局局长袁金霞在培训结尾强调。2025年以来,海门生态环境局通过“责任细化+设施升级+闭环管理”,排查出各类环境安全隐患169项,已完成整改150项。

如今,海门生态环境局通过构建“企业-园区-流域”三级拦截体系及“数字+机制+帮扶”立体防控网,使突发环境事件保持低位。依托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实时监控风险源,推行企业应急预案“清单化、卡片化”管理,与应急、消防部门联合执法整改150余项隐患,还建立“崇启海”跨区联动机制。

从“看短片受警醒”到“学体系懂方法”,再到“定计划抓落实”,这场培训不仅让60家企业满载“干货”,更凝聚起政企同心护生态的共识。下一步,海门将深化智慧平台融合,实现风险早预警;推广企业环保总监制度,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与多部门协同演练,加强水源地及新污染物监测等,以“更智能的预警、更规范的责任、更扎实的响应”为高质量发展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