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油菜收割期,我区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流动宣传车全天候行驶在田间地头,加强秸秆禁烧宣传力度;人工、机器齐上阵,抢收油菜、秸秆还田;秸秆运输队往返农田和集中点,帮助村民尽快将秸秆打包运离……
全天候宣传禁烧
前日,记者在四甲镇二桥村看到,“新上任”的秸秆禁烧宣传车正在乡间小路上“巡视”,车身四周都是醒目的禁烧标语。二桥村还安排了5辆卡车组成秸秆运输队,每辆车安排6~7名运输人员,帮助村民第一时间将秸秆运送至指定地点。
据了解,四甲镇在公众号、短信、横幅和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等方式的基础上,今年全镇新增30辆流动宣传车,全天候行驶在田间地头,加强秸秆禁烧宣传力度。此外,该镇还通过无人机、“四不两直”督导等方式加强巡查。
助农抢收油菜
前日,叠石桥市场党委带领下属支部党员和伊人岛家纺、天马、元久等市场工会成员单位来到结对帮扶的林西村,帮助村民郁建元抢收油菜。郁建元今年74岁,家人都在外经商。经过近2小时的齐心协力,大家将200斤油菜籽顺利送到郁建元家中。
据了解,林西村总人口3590人,其中在海外经商人员及侨眷有612人。叠石桥市场党委结合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林西村了解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情况,并多次与出国经商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积极协商,从种植油菜到收割油菜全过程给予帮助。
机收油菜,秸秆还田
海门港新区林英村抢抓晴好天气有利时机,利用新引进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开展机械化收割。机收油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周围群众纷纷叫好。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收一亩半的油菜起码要6个人干一天,现在1小时全部收完。而且人工收的时候,秸秆无处摆放,现在可以全部还田。”
据了解,对于零碎田块、机械不方便进行集中收割的,林英村还以网格为单位,安排了专业运输队伍将秸秆送到海门港新区的收储点集中处理。
秸秆,饲料化、肥料化
连日来,三厂、常乐的部分油菜秸秆临时回收点纷纷将捆扎好的油菜秸秆运送至南京农业大学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
该研究院每年通过饲料化回收处理油菜秸秆超50吨,他们选取优质的油菜秸秆,通过不同方式将其饲料化。“将油菜秸秆饲料化处理后喂食给海门山羊,能使它们的肠道吸收变好,提升海门山羊的品质。”该研究院技术总监王金刚介绍,“今年首次尝试油菜秸秆肥料化开发,处理好的肥料可使农作物的发芽率、发芽势明显提升。”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在全区范围推广油菜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利用。
“变身”燃料,村民增收
海门港新区河塘村党总支在前期调查中了解到,村里有一家新能源公司可以把油菜秸秆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这种燃料被苏南等地企业广泛应用。该公司一天可生产生物质颗粒80吨(需要原料87吨左右),完全可以消化村里产生的秸秆。
当河塘村党总支获悉该公司收集油菜秸秆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时,立即组织了一支20人的清运回收队。村里按照企业要求,让村民将每捆油菜秸秆捆扎成8斤左右,每捆1.5元;菜籽壳和机收粉碎后的秸秆,则发放统一的吊装袋,以每袋5元统计。“72捆油菜秸秆,一共108元。”当12组村民石凤英直接从公司人员手里拿到钱时,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