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做强“党建+文化+旅游+产业”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记者前日在春华农场看到,村民陆女士正在细心打理草莓采摘园内的草莓幼苗。她告诉记者,在草莓采摘园工作,收入比以前自己种地提高了不少。“原来田里干活,收入不稳定,但在春华农场工作以后,每年有1.5~2万元的收入,感觉很不错。”陆女士说。

近年来,常乐镇官公河村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目标,以“以旅富农、农旅结合、强农促旅”为主题,在特色凸显中推进该村产业提质增效,擦亮“官公河”农业品牌,增加村民收入。去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84万元,村营收入144万元。今年,官公河村推行“党建+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村营收入将更上一个台阶。

据了解,目前村里已建成了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九龙岛文化湿地”、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区——春华农场生态草莓采摘园、海门惟一的冬枣种植基地,打造了近100亩的美丽桃园以及850多亩的蔬菜基地。官公河村党总支副书记黄俊亮说:“带动周边35家农户发展绿色无污染礼品蔬果等优质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实现了人均收入、村营收入两位数增长的目标。”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围绕红色文化,官公河村开辟了一些拓展训练。“比如重走长征路,制作走长征路的草鞋、红军包等,还有战场救护的简单担架制作、三角巾包扎等等,可以让学生过来体验当时红军长征路上的情境。预计今年我们在这方面能增加50万元村营收入。”黄俊亮说。

不仅如此,官公河村依托湿地资源,结合知青文化、沙地农耕文化,充分挖掘官公河畔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下阶段,官公河村将主动融入常乐镇全域旅游,积极推行“党建+文化+旅游+产业”模式,今年村营收入预计突破200万元。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