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悦来镇廷奎村的果桑园里好不热闹,工人们手挎竹篮忙碌地穿梭于一排排葱郁的桑树间,拨开一簇簇翠绿的桑叶,便能看到粒粒饱满的桑葚果紧挨着垂挂枝头。工人们小心翼翼采摘,一旦不小心捏碎,紫色的汁水便会顺着指缝流淌出来,惹人垂涎。
悦来镇大力推进“一村一特”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廷奎村通过积极探索,确立了种植果桑的新思路。他们按照果实等级标准,将一级桑葚果以每125克8元至10元的售价包装出售,又将二、三级桑葚果委托正规酿酒厂酿造成桑葚酒,以每瓶1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我们去年一共种植了6亩果桑,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共获得了5万元的村营收入。今年我们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亩,市场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廷奎村党总支书记吴胜桦介绍。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种植效益,村民们便都跃跃欲试。今年,廷奎村将优质果桑苗免费派发给了愿意试种的村民。“我原本有两亩八分地,其中两亩地早就流转给了村里,剩下的八分地我都种了果桑树。我家的桑葚果都是村里帮我统一销售的,算下来收益要比种其他来得好。”村民刘瑞玉笑着说。
显然桑葚果成了廷奎村致富的“紫宝石”。种桑养蚕,桑叶也是宝,蚕丝更是珍贵。廷奎村种养产结合,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向养蚕专业户“取经”,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前后饲养了三方春蚕、三方秋蚕。在饲养期间,村里还聘请了七八个低收入户进入养蚕室打工,以每天60元的工资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蚕结茧后,我们先将蚕茧送到浙江桐乡的制丝厂进行加工,制成丝绵后再交由叠石桥的厂家做成规格不等的蚕丝被进行销售。”吴胜桦告诉记者,为了打响本地蚕丝被的知名度,他们申请了“百年义兴”的商标,并请苏州大学出具了成分检测报告,助力线上、线下销售。“去年我们靠卖蚕丝被增加了15万元的村营收入,说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今年我们计划养10方的蚕,进一步增加村营收入。”吴胜桦说。
当前,海门文旅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廷奎村抓住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继续延伸果桑产业链。目前,以果桑园为核心建设的各项配套设施已基本完成,其中包括龙虾垂钓池、烧烤区、网红打卡彩虹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