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临江镇:法润乡村硕果盈枝 “八五”普法筑基惠民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点击数: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临江镇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普法形式,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织密“三张网络”,筑牢基层普法体系根基

一是织密组织领导“责任网”。临江镇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及村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同时,制定印发《临江镇“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村普法职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村居协同、全民参与”的大普法格局。二是织密骨干队伍“力量网”。持续壮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队伍,目前全镇共培育“法律明白人”54名,覆盖所有村,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其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法律咨询能力。整合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优秀调解员等力量,组建镇级“普法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精准普法。三是织密阵地载体“服务网”。持续巩固提升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效能,设立法治宣传专栏,提供法律咨询指引,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普遍设立法治图书角、法治宣传栏。因地制宜打造“法治文化广场”等特色阵地,通过各项举措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深耕“精准滴灌”,提升主题宣传渗透实效

一是聚焦核心内容“重点普”。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结合“12·4”国家宪法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等节点,临江镇近年来组织开展宪法宣誓、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六千余份,推动宪法精神、民法典精神深入人心。二是服务中心大局“跟进普”。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普法,组织“安全生产法进企业”“乡村振兴法治同行”“长江保护法宣传周”等专项活动,通过发放手册、现场咨询、应急演练等形式,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知晓率与执行力。三是回应群众关切“靶向普”。高度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针对农村地区高发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土地承包、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问题,积极组织“普法市集”“法治讲堂进乡村”“法治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40余场。开展“法护夕阳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润春苗”青少年法治教育等专项活动,提升特定群体依法维权能力,定期进行反诈提醒、养老诈骗防范指南宣讲,有效增强了群众“免疫力”。

护航“企稳提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法治体检”防风险。临江镇联合司法所、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合同审查等方式,排查在劳动用工、安全生产、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风险点。近年来累计服务企业20余家次,提出法律风险提示及改进建议40余条。联合法院等相关部门,对视界树影视科技公司、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等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目前所在辖区内企业的法治需求,与企业研讨专利布局、涉外贸易风险等难题,为企业开出“法治良方”。二是强化合规经营促发展。推广“车间法治课堂”,利用班前班后会短时间宣讲实用法律知识,临江镇联合各条线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重点讲解民法典中关于安全生产、工伤赔偿、婚姻家庭等职工关切的法律条文,并针对工人提出的薪资纠纷、维权途径等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有效提升企业员工法治素养。三是畅通涉企解纷优服务。依托“知临企业法律服务站”,临江镇进一步畅通涉企纠纷调解渠道,对涉及企业的矛盾纠纷,优先引导通过调解高效化解。建立涉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提供法律咨询等便捷服务,降低企业维权成本,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厚植“法治沃土”,培育崇法尚德新风尚

一是融合德法共建文明乡风。临江镇将法治元素深度融入村规民约修订、文明家庭评选、道德模范宣讲等活动之中,推广“援法议事”机制,引导村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在村(社区)广泛开展“身边好人讲法治”“好家风好家训”故事会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实现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二是注重实践养成提升素养。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纠纷调处过程中加强释法析理,将普法融入执法、司法、管理、服务全过程,使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下一步,临江镇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奋力推动“八五”普法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临江、平安临江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