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门街道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精细化服务为宗旨、信息化支撑为动力,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技术赋能,构建起“一网统管、多方联动、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绘就基层社会治理的崭新画卷。
延伸触角,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以前我们老百姓要办点事,不知道具体找哪个部门,就要到处跑、反复跑,非常麻烦,现在有了综治中心,我们过来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方便多了!”前来综治中心咨询法律诉讼流程的居民李阿姨感慨道。
海门街道综治中心围绕“资源整合、业务融合、信息聚合”的工作思路,统筹推动诉讼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同时嵌入公安、法院、司法等专业力量,打造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平台。海门街道282名专职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滚动排查及时掌握纠纷线索,运用就地调解、德法融合等方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力筑牢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实现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群众身边。
多元联动,搭建为民解忧“连心桥”
海门街道综治中心坚持“源头预防控增量,逐级化解去存量,包保稳控防变量”的原则,绘制矛盾多元化解“路线图”,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网格跟单”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事项,由综治中心牵头联合处置。同时,配套建立信息闭环机制,实行“日收集、周研判、月报告”,网格员每日上报纠纷线索,村级每周分析风险隐患点,镇级每月汇总研判趋势,形成动态预警台账,建立24小时应急联动渠道。
今年6月,解放西路社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民生盼”遇上了“小麻烦”:低层住户担心采光受损坚决反对,高层老人盼着电梯解出行之困。网格员了解情况上报后,综治中心立即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牵头住建部门、社区、居民代表、电梯公司召开协调会。电梯公司工程师现场利用三维建模演示采光影响,消除了居民的担忧,最终大家同意安装电梯。这部电梯不仅成为老人出行的“暖心梯”,更架起了党群连心的“民意桥”。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加速度”
海门街道以综治信息平台为依托,将公安局、民政局、网格巡查记录、12345热线诉求等部门数据叠加,推进多网融合、信息互通,在网上碰撞比对“警情、访情、诉情、民情、舆情”等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完成数据信息的汇集研判和分流处置,确保事件及时受理、流转、处置、反馈,实现了“一屏观全城、一网优治理”的目标。
近日,大同新村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小区内有一处疑似违章建筑的情况,网格员立即通过全要素网格通上报至综治信息平台,平台迅速将这一信息推送给城管部门,城管执法人员接到信息后,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研判结果,迅速赶赴现场。经现场勘查确认,该建筑属于违章搭建。城管执法人员当场对当事人进行耐心讲解和劝导,最终,当事人认识到错误,并配合城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违建拆除工作。
未来,海门街道将持续完善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做实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信息化支撑,更好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