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常乐法学会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新路径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点击数:

“化解矛盾要在搞清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感情、民俗等方式共同发力,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不留后患。”前日,常乐镇法学会的法学专家杨立娟跟记者谈起化解的一起邻里矛盾时说,“查清事实才能依法调解,当事人心服口服。”

李某与王某系前后邻居,今年年初,李某家修建围墙、王某阻挠施工,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常乐镇法学会主动介入,联合综合执法局、村委会等,查清事实理由、合情合理予以说明,得到双方支持,围墙顺利完成。这一案例的成功化解,正是常乐镇法学会在基层治理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常乐镇法学会立足基层实际,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与本地特色相结合,通过体系化建设夯实治理根基、本土化创新激活文化基因、精准化服务回应群众需求,在保持法治底线的同时,注重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纠纷,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构建三级法治服务体系,夯实治理根基。常乐镇法学会创新建立“1+2+N”镇级法学会工作站运行模式,政法委员统筹协调,司法所、派出所协同配合,实现镇村两级服务站点全覆盖。打造“杨大姐工作站”等品牌调解室,设立全区首个村级法学会分站,推动法学专家每月下沉服务。随着全区首个村级法学会分站的建成和“双进工程”的推进,专业调解力量不断下沉基层,为环球新材料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法治保障。2023年以来,成功化解重大疑难案件26起。

深挖张謇法治理念,赋能基层治理。常乐镇系统研究张謇“无信不立”的法治理念,以诚信建设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常乐镇法学会工作站主动聚焦平安建设、法治政府创建、“枫桥经验”、“信访工作法治化”等开展法学会研究,努力为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提供治理支撑。通过法治文化基层行、“法律早市”等活动,年均开展普法宣传150余场次,覆盖群众8万人次,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