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施莉莉 吴永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已成为不少企业平稳运行、提质升级道路上的堵点。为纾解这些难题,海门区金融监管局、科技局、市监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打出了一套包括增加专项信贷额度、延长还款付息安排、创新金融产品等在内的“组合拳”,以金融活水畅通企业“生命线”,提升企业在疫情时期经营能力和应急能力,增强企业稳中求进的发展信心。据统计,至3月末,全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达1731.81亿元,比年初新增124.53亿元。
创新金融产品,做到应贷尽贷
今年年初,一主营床上用品生产、销售的家纺企业急需资金周转。工商银行海门支行向企业推荐了“e抵快贷”产品,该产品是工商银行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的房产抵押线上融资产品,授信额度最高500万元,实现一次审批、多次提款、利率优惠、随借随还,顺利解决了该企业的融资问题。
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工商银行海门支行推出“e税快贷”“无本转贷”等线上融资产品,打造“7x24小时、无地域、无时差、一键即贷”的融资申请服务,随时随地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支持。今年以来,该行新增贷款14.64亿元。
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较重的资金压力,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停摆,资金周转困难。对此,区金融监管局以考核为导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创新金融产品,对疫情之前生产经营稳定、财务状况没有异常、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做到应贷尽贷。农行海门支行今年以来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客户18家。
增加专项贷款,延长还本付息
如今,不少企业正面临较大按期还款压力。针对这一情况,海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通过延期付息、延期还本、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今年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多地急需床上用品。年初,南通伊布凡威帝纺织有限公司接到了徐州等地的被子、枕头、床垫“三件套”防疫物资订单,但该企业原有贷款即将到期,资金压力较大。海门农商银行为其办理了“转贷宝”3200万元,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
“对因疫情出现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我们主动与其协商申请延期还款。”海门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已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共计558笔,合计金额13.38亿元。海门农商银行还优先安排“抗疫专项贷款额度”,重点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
增加专项信贷额度、延长还本付息,这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在疫情下正常生产的“标准动作”。建行海门支行打通战“疫”绿色通道,通过优先办、线上办,将优质金融服务延伸到实体经济末梢。前不久,一企业在该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即将到期,但实际控制人在上海,无法来海办理转贷手续。考虑到特殊情况,该行指导客户线上查询抵押物状态,并于当天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
携手科创企业,稳住生产“底盘”
4月16日,海门区科技局举行助企纾困·“疫”线科技金融产品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海门支行、江苏银行海门支行等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26款科技金融产品,缓解疫情对科技型企业的冲击,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科技型企业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了解企业资金需求,鼓励合作银行充分发挥“苏科贷”“通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优势,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减缓疫情对企业的冲击。
“今年南京银行与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鑫行动’之纾困抗疫专项服务。”南京银行海门支行负责人介绍,重点支持在疫情防控、药物研发、防疫物资供应等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短期内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有迫切融资需求的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内的在孵企业,信贷额度可达1000万元。南京银行海门支行积极推动信贷政策落地落实。今年2月初,位于海门港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广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受原材料上涨、运输渠道受阻影响,遭遇资金周转困境。南京银行海门支行了解情况后,向企业发放“鑫科保”贷款500万元,解决了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江苏银行海门支行运用“小微贷”“苏科贷”“人才贷”“苏知贷”等特色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化综合服务,今年以来,已发放科技贷款37笔,共计7382.6万元。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科技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下旬,区市监局联合金融监管局、人行海门支行、知识产权局下发了加强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鼓励全区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式,开发适合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帮助科技型企业纾困解难。据了解,今年海门全区计划新增质押融资贷款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