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围绕“全市争第一、全省创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定位,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全区乡村振兴实绩水平、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实施水平均走在南通前列;新增绿色食品5个,填补了全区大米绿色食品的空白,我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列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强盛”“海创”“东旭”3家蔬菜基地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味美菜园”,获评数量位列南通首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获评全省优秀等次……
进入第四季度,海门农业人紧盯全年各项绩效目标,再鼓干劲,全力冲刺,坚守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持续提高乡村建设水平,为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稳产保供,丰盈百姓“米袋子”“菜篮子”
一到秋收秋播季,位于临江新区的峰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就变得非常热闹:先是3组各组5台大型收割机分散在田块间收割水稻,后有6台小麦播种机接茬在田间进行播种、施肥、开沟、整压等工作;而合作社内集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稻米生产线更是忙得连轴转,每日能烘干稻谷4吨,完成新米加工上百吨。
不光粮食稳产让人安心,农产品保供也同样令人心安。随着常乐镇乐番天项目的建成,南通强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我区规划的四大蔬菜示范区就此建立,水培种植的青菜、罗马生菜,无土栽培的番茄、黄瓜,全程机械化栽种的西兰花、大白菜、甘蓝……绿色高效蔬菜在这里应有尽有。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防止耕地“非粮化”,统筹利用撂荒地,充分挖掘粮食面积潜力,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型合作农场、农业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合理安排不同茬口的蔬菜播种模式,推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和“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保障养殖用地等,促使生猪等畜禽产能得到恢复。
当前,我区正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粮食及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丰盈百姓“米袋子”“菜篮子”。以省级绿色优质高产创建项目和本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为重要载体,全面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减肥减药结合、绿色高产同步,努力挖掘粮食增产增效潜力,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着力提升粮食效益和竞争力。抓紧优化蔬菜布局,规划建设集中连片、设施化程度高、适度规模经营比例高、产品质量优的“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争取再建成省级园艺标准园2个、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个以上。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存栏5万头以上现代化大型养猪场建设,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护生猪基础产能,推进畜禽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
振兴产业,助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抖音平台有一个“凤凰飞翔”的账号,因拍摄了许多与秋葵有关的短视频而走红网络。记者经过一番打探终于得知,原来这个账号是海门港新区凤飞村的村干部为了销售村里的秋葵而建立的。
凤飞村原是南通市的经济薄弱村。2019年,凤飞村依托高标准农田成立了浩太新型合作农场,总面积超488亩。除了经营传统的稻麦轮作外,该村还在新区领导的支持下引进种植了秋葵、青贮玉米。凤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施春伟告诉记者,今年村营收入有望突破150万元,其中通过发展新型合作农场种植产业,已经增收35万元。
今年,我区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现代农业转型提效。前三季度,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家、特色农业园区20家;今年以来,累计实施超千万元农业农村项目3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项目数量和完成投资额均位列南通第一。我区还坚持走科技支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中国肉鸡种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全省首家山羊产业研究院先后在海成立;全区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49.12亿元,同比增长19.82%;新型合作农场增至75家,较去年增加19家,经营面积3.05万亩,已实现收入2165万元。
当前,我区正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现代乡村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化农业产业联盟,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雁阵”,推动农产品产业链补链。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推进,及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申报工作。鼓励扶持一批管理、经营规范和经济效益高的新型合作农场。继续做大农产品品牌优势,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特色村镇。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农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海门大米、海门山羊、海门果蔬等品牌农业。
示范建设,提高乡村建设水平
“现在村里的路变宽了,河水变清了,休闲娱乐场所也有了,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了,感觉生活变得美滋滋的。”说这话的正是正余镇昌盛村“爱管事”的“倔老太”李美芳,如今,她虽然也爱管事,但已经是村里的乡风文明志愿者,活跃在秸秆禁烧宣传、选民登记宣传、矛盾调解现场……为了推进南通市乡风文明先进村的创建工作,也为了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昌盛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百姓大舞台、村史馆、幸福河道、生活污水处理等10个项目先后开建,近日将全部完成。同时,村里的乡风文明提升工作也没有停步:村里设立文明新风积分墙,鼓励村民遵守乡规民约;悬挂民生实事小黑板,由村干部包干解决村民生活难题;开设矛盾调解室,支持大家共商共议化解邻里纠纷……“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的福利才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昌盛村党总支书记刘强说。
乡村建设行动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今年,我区重点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全域振兴思路,结合沿江沿海景观带建设和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打造,按照“一轴三沿两片区”布局,全力推进15个市级示范村、先进村创建,通过分类施策、滚动培育,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片。前三季度,15个市级示范村、先进村全部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和村庄建设概念性设计方案,年度131个建设项目开工129个,开工率达到98.47%,共招引落地超百万元产业类项目15个,其中超千万项目5个。
当下,我区正狠抓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进度。各区镇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领导小组继续以“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优化布局、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的原则,科学指导乡村振兴示范(先进)村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强龙头、抓产业,部署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从示范引领到全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