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近年来,我区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走低碳环保、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前三季度,我区总体实现“两升一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3.5%,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14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100%,同比提升12.5%;PM2.5平均浓度2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三季度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位列南通第一。
四季度决战决胜已经进入关键期,我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出江入海生态屏障,打造美丽江苏“海门样板”。
持续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
近日,记者在品一铝业有限公司车间看到,各道工序环节有条不紊,车间外铝合金成品整齐地码放着,等待装运。“在‘双控’要求下能够全产能生产,主要是因为引入了光伏发电。一般来说,光照度好的话,我们1600平方米的光伏板一天能发电1200度左右,晴天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用电。”品一铝业电工纽荣耀告诉记者。油威力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综合能耗。在油威力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企业新上的一条柔性生产线,操作人员在机床上输入相关指令,机器人即可完成精准送料加工。公司总经理陈东升表示,该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是原来单机生产的5倍。
海门落实“双碳”要求,关键坚持“堵”“疏”结合。“堵”,就是继续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高耗能行业违规用能、无序用能,坚定关闭一批未达标企业,确保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疏”,就是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使用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行业的绿色化改造,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谋划一批新能源替代储能项目和冷能利用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而科技是保障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接下来,我区还将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全面实施园区、企业绿色化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增量,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推动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绿色银行”。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日前,海门生态环境局联合区发改委,对辖区内铸造行业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联合检查组在某铸件公司检查时,发现树脂砂粉碎线配套的除尘器吸风罩未密闭,吸风罩口处粉尘逸散严重,且除尘器底部未采取收集措施,粉尘直排地面,地面有大量积尘。执法人员就该企业未采取措施控制、减少粉尘排放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据了解,海门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对接区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行动,对企业是否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按规生产等进行联合检查。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敦促企业按照《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责任,依法依规健康发展。
污染防治攻坚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今年以来,全区各地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对污染防治攻坚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以重点行业领域治理为关键,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通过658个项目的闭环落实,有效推动重点企业VOCs治理。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按照“区域整治、水岸共治”原则,推进水生态修复,加强水污染防治;围绕区域和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管护,建成污水管道96公里;统筹黑臭水体治理,科学实施城区“三河”生态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和景观效果,水下有“森林”、河道能“自修”的生态效应显现。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安全利用,严格土地收回、出让环节审查把关,对39宗地块开展场调。
当前,我区正在全力攻坚秋冬大气污染治理,狠抓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扎实开展秋冬季秸秆禁烧工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走在省市前列。海门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局、城管局将全力推进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工程和绿色工厂建设、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筑垃圾分拣调配中心建设4个重点攻坚项目,确保12月中旬前全部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14条入江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分类管控和污染源头治理,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快展形象
“南通长江生态文化建设工程”南布洲沿江风光带项目是今年全省重大项目之一。日前,记者在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现场看到,核心区房建部分基本完成,园建部分正在进行下层管道施工,望江平台处于挡土墙施工阶段,市民后期可以在平台望江、赏绿。据介绍,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总体工程已完成50%,建成后将以生态公园形式向市民呈现。“这里以前是青龙港的老码头,上世纪90年代初停止运营后,基本处于半荒废状态,改建之后是一个生态公园,占地30万平方米。”青龙港生态绿地项目施工负责人蔡杰告诉记者。
在南布洲沿江风光带另一个项目——謇公湖生态绿地现场,主广场上对称的圆弧形道路将植被规整分割,滨水步道探出水面,一眼望去,开阔的水面和绿植交相辉映,让人瞬间忘却疲惫。据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局长袁佩新介绍,謇公湖生态绿地一期项目绿地面积98万平方米、水面面积84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经通过竣工验收。
沿江沿海98平方公里区域是海门“建设尽显大江风光、独具海上风情、展现国际风范的魅力生活空间”的核心区,也是海门“全力打造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强引擎。当前,相关区镇、部门正按照充分展现江风海韵新形象的要求,坚持江海呼应、点面结合,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全面提升沿江沿海绿色发展水平;紧扣“确保建成堤顶路9.1公里,示范段内张謇公园全面启动施工”等目标,系统推进张謇公园、青龙港生态绿地、东布洲长滩公园、海港生态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海永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旅小镇,让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真正成为展示美丽海门形象的重要窗口。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五年内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