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正文内容

乡村垃圾治理水平有了全面提升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3日 点击数:

去年的海门区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吴忠发提交了《关于提升乡村垃圾治理能力的建议》,建议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齐充实清扫保洁人员队伍,确保长效机制完善资金投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

记者了解到,2023年,全区融合多项举措,聚焦重点难点,直击问题关键,乡村垃圾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常乐镇村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干净、整洁的宜居乡村田园画卷:农户房前屋后井然有序,一条条村道平整美观,室外户厕干净卫生。自去年3月份以来,常乐镇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环境集中治理行动,显著改善整体人居环境,全镇生态宜居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的清洁行动,及时清理了各种积存垃圾,现在条条路上干干净净,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看着也舒心……”谈起村里的环境变化,村民李大爷脸露笑容,连连称赞。

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是净化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味的重要举措。2023年,海门区全面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区城管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内容,结合实际,科学细致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去年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99处、2156.42吨。我局共发出交办通知单22期,督查通报4份,城乡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区城管局环卫管理科科长袁春辉介绍。

去年,海门全区持续推进农村环卫提档升级行动,完成5座农村生活垃圾区域性中转站升级改造,新购3辆垃圾转运车和13只垃圾转运箱,大幅提升中转站的压缩转运能力。各区镇按照“高效、美观”和垃圾治理“五不”要求,完成100个农村垃圾中转平台的改造和7747个“撤池改桶”工作,规范建设了2203座垃圾分类亭,14849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65049个240升垃圾分类投放桶,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另外,海门区全面深化环卫市场化改革,截至目前,农村环卫市场化率100%,基本实现监管和运营分离。“市场化改革以后,增加了环卫保洁的工作人员,保证保洁的质量;增加了环卫设施,比如收集车辆,全区农村达到80辆,满足农村收运体系的建设。”袁春辉说。

据悉,去年,海门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全面纳入“户分类投放、组分拣保洁、村分类收运、镇集中转运、区协调处置”的五位一体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年收运处置23万余吨,日均630吨。

看到村镇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海门区人大代表、南通田田金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发对建议办理表示满意:“希望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各个执法部门齐头并进,互相督促管理,不断提升老百姓素质,相信以后村镇环境会更美好。”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