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建平 通讯员王丽根)记者昨日从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学校防控组、区教体局了解到,海门全区加强了当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
全面摸排假期师生活动去向,切实落实对重点人员的管控。自7月10日以来,有南京市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停史或与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的师生员工,需切实落实“14+7+7”天(自离开中高风险地区之日起)的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学校要掌握名单,掌握隔离情况,没有落实的要向当地社区报告,不得进入学校。有南京市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返回后必须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并且落实14天在家健康观察,学校要掌握情况。
进一步严格校园管控,切实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即日起,师生休假原则上不离通,严禁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面落实假期 “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动态。校外无关人员不得入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入校时严格进行体温检测,查看健康码。对校园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安排专人每日清洁消毒。加强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及时整改。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落实病毒消杀后方可取物的要求。
各校(园)要认真履行防控责任,加强暑假期间值班值守,确保疫情防控领导体制、应急机制、指挥体系正常运行。要适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病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做好处置。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教育部门审批的校外培训机构,即日起每日需在“江苏省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上报疫情防控情况。区教体局将对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没有落实防控措施要求的要坚决暂停。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各校(园)教职工新冠疫苗接种的比例不得低于18岁以上人群93%的接种比例要求。9月1日起,教育系统从事服务保障的人员,不论身份,凡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一律不得从事直接面对师生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文化场馆实施三码联查
本报讯 (记者施春晓 胡薛丹)疫情防控不可松。为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降低疫情输入传播风险,连日来,我区各文化场馆均采取了多项防疫措施,安全有序开放。
前日,记者在区图书馆一楼看到,入口处有工作人员检查市民是否佩戴口罩及其健康码、行程码和新冠疫苗接种记录,并且测量体温,记录个人信息。进入图书馆后,工作人员提醒读者全程佩戴口罩,引导读者保持一定距离。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馆内每天一个小时消毒一次,工作人员上岗前都要测量体温。此外,馆内工作人员已全部完成疫苗接种。
记者在海门科技馆看到,入口处放着酒精等消毒用品,进入场馆的人员必须出示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新冠疫苗接种记录,体温正常者方可入内(见右图)。为防止人员密集,入馆人数上限由暑假期间原定的500人调整到了300人。“我们在入口处实行三码联查,进出口都配备了免洗洗手液,每个观众进来工作人员都会督促其进行消毒,前台也配备了防护口罩,提供给忘戴口罩的观众。我们还安排了专人在特效影院内进行疏导,避免人员过于集中。”海门科技馆教育中心主管江舟介绍。同时,馆内还增加了清洁消毒频次,由之前的3小时一次缩短为1小时一次;增加了口罩及酒精等防疫物资的储备;严格落实馆内人员的防护,加强工作人员轮班巡视,提醒游客参观全程佩戴口罩。
记者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区文化馆等场所同样看到,大门口有专人负责检查,馆内对入馆人员密度进行实时控制,严格将日最高承载量、瞬时最大承载量控制在核定值范围内,并根据实时在馆人数进行适当调整。
全区相关照护服务暂停
本报讯 (记者杨礼庆)上周,记者从区医保局获悉,根据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最大程度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即日起,全区暂停居家上门服务、失能失智预防服务、辅助器具租赁服务以及失能评定工作。
在此期间,有辅助器具购买服务需求的失能失智人员,可致电华录健康养老服务南通有限公司(电话:13338836278) ,江苏太美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电话:0513-81220899、15051297280),由这两家公司通过送货到小区、快递送达到指定地点领取等多种形式提供服务。
据两家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已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组织分工,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疫情期间有序开展服务。“我们从门店卫生,到物资对接,到防控信息登记,再到最后的辅具配送都安排了专人负责,期间还对所有工作人员每天的行动轨迹、体温情况、防疫码等信息做好监测,确保疫情防控与服务工作两不误,尽最大可能为有需要的失能失智人员提供辅具适配服务。”一负责人介绍。
商超防疫加码 影院实行限流
本报讯 (记者杨镇潇 陈朗)面对疫情新变化、新考验,不仅要扎牢外防输入“篱笆墙”,也要织好城市内部“防控网”。日前,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进入商超必须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疫苗接种记录,影院等娱乐场所进一步加强管控,实行限流。那么,现场执行情况如何,记者昨日进行走访。
记者来到城区一家大型商场,该商超已经封闭了部分出入口,仅保留东、西门开放进出;市民进入商场必须佩带好口罩,接受电子测温,并出示健康码和疫苗接种信息。在某超市入口,工作人员正进行健康码查验,对未佩戴口罩或佩戴不规范的市民及时劝阻提醒,确保不漏一人。
随后,记者前往影院,看到入口处、服务台、检票口等显眼位置都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市民可以通过在线扫码填写或现场登记身份信息,入场时需提供健康码、行程码。此外,影院严格线上售票预约限流,确保排片售票有间隔、环境消杀通风换气有保障。
据了解,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目前区商务局每天对大型商超开展督查,检查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除了每天的通风、消毒,商超的从业人员要做到疫苗接种全覆盖,另外,对与冷链接触的工作人员,从原来的每周一次核酸检测,变为两天一次,确保为市民提供安全的环境。“对大型商超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区商务局将约谈有关负责人。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反映不良现象,共同做好防疫工作。”区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江金林说。
图为向民路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摸排外来人员信息。
记者张玲玲 通讯员陆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