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文学频道 网络文摘>>正文内容

秋冬裏糖葫芦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点击数:

不知道从什麼时候起,人们开始流行相互比较,不管什麼,似乎样样事物都要较出个高下才能罢休─大到买房就业,小到吃一碗滷煮片一盘烤鸭。但这套三六九等的肤浅攀比,到了糖葫芦面前,可就行不通了。毕竟梁实秋早就说过:“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北京的糖葫芦,在城市中的地位大概可以和上海街头的油墩子、东北道口的烧烤摊儿相当。

  第一片结出冰糖葫芦的沃土是在地铁站口。很多食物的出现是讲究时机的,比如鸡蛋煎饼总是早上紧俏过夜晚,花毛一体习惯夜遊,只有冰糖葫芦,不分时间,永远是地铁口一树繁花。这一点,就连糖炒栗子也难以望其项背。

  它们是乖巧的,一根根在三面玻璃的象牙塔裏排排坐。任他外头风吹多劲,我自岿然不动,十足是个不知愁的娇姑娘。红亮亮,裹着澄黄的水晶壳,有着啫喱的光泽。

  天气越冷,越是吃糖葫芦的好时机,因为越能觉出糖衣的凛冽。是的,它到底是生在秋冬的孩子,你可不能小瞧了它,冷不丁,薄而利的糖衣就能把本就不利索的嘴唇劃出一条小口子。裏头的山楂到底还是绵绵的,不是纯然的脆,也决不能是没了骨头的棉絮。劈头盖脸的酸在嘴裏翻滚,搅出一汪水,和麦芽糖和在一起,美滋滋。

  晚归的人也算是糖葫芦的良人。

  它就这麼躺在一盏摇曳昏黄的灯光裏,反倒有了某种母性的光辉,显得没那麼孩子气了。如果你选择的是一支靠近灯泡的糖葫芦,那麼恭喜,这是最贴心的了。表面的糖层带有一点点吹弹可破的温度,糖的硬度恰好轻轻一嗑能落下印记。就连红果的酸,懒散了一天都有些倦怠,一副“好好过日子”的贤慧。

  糖葫芦滚圆,止不住奔波。

  很多时候,它们会随着叮叮噹噹的叫卖走遍大小胡同,犄角旮旯。有时坐骑仍是那座水晶宫,有时则是插在泡沫桩子上,一路兜风招摇。据说,在以前的庙会,糖葫芦就时常如此粉墨登场,还要在最顶上黏一面小旗子,迎风摇摆。

  现在的糖葫芦,出位的法子更多了。除了经典的麦芽糖,还有裹着白砂糖的,像敷了层厚霜,隐约透出点红,颇有耶诞节经典配色的架势。还有店家索性把红果做成了配角,草莓、猕猴桃、山藥、橘子,好似糖葫芦也要百花争艳。

  不过,说起糖葫芦,我还是下意识想起那串山裏红。

  它走南闯北,谈不上贵价,也算不得寒酸,打一出现就是这副样子。熊熊一把火,燃烧在热闹裏,冷清裏,就这麼烘着天南地北的人。

  没有人有功夫掰扯糖葫芦的贵贱。对在北京的秋冬裏停留的人来说,谁不需要它那珍贵的一点红,一点甜和一点念想呢?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