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新闻图片>>正文内容

共保联治,擦亮“一江清水”新底色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0日 点击数:

12-29-4.jpg

12-29-5.jpg

滚滚长江一路奔流,从皑皑雪峰出发,在江苏汇入大海。作为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海门坐拥61公里长江岸线,与长江相生相伴。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投入近30亿元,全面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累计关停化工企业67家,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关停退出;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截至2023年12月18日,全区PM2.5平均浓度25.9毫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3.0%,五年来稳步提升;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连续四年达100%……海门获评“第三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以水为根 跨界共护母亲河

2023年1月10日下午,海门海事处工作人员在对辖区海太汽渡开展春运随渡检查过程中看到,一群可爱的江豚围着渡船在水中畅快地翻腾跳跃,矫健的身姿引得渡船乘客声声喝彩。“这几年看到江豚的几率越来越大,每每偶遇它们跃出江面嬉戏,都感到分外激动。”海门海事处执法人员姜新激动地说。姜新从事海事工作23载,一直扎根在一线。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长江海门段与江豚的缘分从昔日“多年未见”到现在“经常偶遇”,他见证着海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据了解,今年江豚种群已经出现超过30次。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不折不扣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与沪苏地区流域共治。共享的不只是人员,还有机制和经验。我区与启东、崇明、常熟等多地拥有长江交界水域,这些交界水域的禁捕执法,一度成为各地的难点。2020年8月,我区与崇明、启东正式建立长三角跨区域长江禁渔联合工作机制,2021年,又与苏州常熟、南通开发区签订联合执法备忘录,互联互通,加大交界水域非法捕捞打击力度。“禁渔一体化有效破除了地域壁垒,使各地在长江禁捕的时间上同步、空间上全覆盖,真正让非法捕捞者无处可藏。”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蔡良华感慨道。我区还与上海市崇明区、南通启东市三地人大协作建立协同机制,合力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中协而不同、联而不动等问题,携手依法护航长江大保护、推进长江流域禁捕联动,以人大之力助推沿江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自《长江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区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17轮次,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9轮次,查办各类非法捕捞行政案件63件,移送公安机关侦办非法捕捞水产品案2起,协助上海警方查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2起,对长三角水域非法捕捞形成强大震慑,实现了“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食”的良好局面。“在多方共治下,海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生态修复成效显现,物种不断丰富,记录生物物种达1155种。”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杰说。

环境全面好转,让生物界的精灵们从“稀客”变成了“常客”。今年年初,长江海门段迎来数千只野鸭,成群结队在江面上游荡,与波光粼粼的江面相映成趣;在三厂工业园区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鸟岛”上,上百只长居于此的鹭鸟时而排空翩跹起舞,时而林间闲庭信步,构成了一幅灵动和谐的生态画卷。

生态优先 共建长江生态绿廊

花香海永,绿树成荫。走进海永镇沙南村绿品源农庄,园内停满“沪”牌小汽车,上海游客在这里品尝海门小海鲜、海永时鲜蔬菜……“周末到海永的游客较多,主要是上海游客,像今年的‘五一’‘十一’长假,来的人特别多。”农庄负责人丁江波告诉记者。

海永镇作为海门在崇明岛上的飞地,与上海崇明区地域相连、零距离接壤,协同发展、绿色生态已成为海永镇最为鲜明的特质。近年来,海永镇对标崇明生态岛建设标准,高标准编制总规和生态规划,明确生态空间新布局和生态功能新组团,将海永的绿色发展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协同融合。通过“划区块、定目标、制度化”工作法,大力度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区域水系畅通、河道生态治理等多项重点工程,打造花香特色生态绿岛。

按照长江大保护的理念,根据海门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总体规划,去年海永投资700万元,对5.71公里的江堤进行提升改造,以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动植物生态环境为原则,对道路两侧实施绿化,设置骑行道、行车道和绿化带等。重点对鸽笼港河等河道进行生态提升,建成了22.5公里河道生态廊,以“党建红”有效衔接毗邻绿色“生态圈”,崇海一体生态绿色廊道景观初显。“这既是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应有之义,也是海永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海永镇党委书记赵永伟说。

而在江岸的北侧,青龙河生态人文的嬗变,是海门坚定长江大保护发展基调,着力把长江海门段建成绿色生态廊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从2018年起,我区“壮士断腕”逐步关停临江临甸和三厂青龙两个工业片区内的化工生产企业。2021年,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关停腾退、整治升级等一系列举措打破了海门数十年“化工围江”的困局。2021年,我区全面启动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结合61.7公里的长江岸线进行分区分段打造。

“我们学习借鉴苏南滨水景观塑造的成功经验,重点打造生态景观带示范节点,力争打造成绿树成荫、江海浩荡、鱼鸥翔集的最美沿江生态带。”海润集团总经理黄天流说。如今,沿江堤顶路汽车观光道全线贯通;东布洲长滩公园实现提档升级,粉黛花海成为金秋十月环沪城市惬意舒适的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南布洲沿江景区中的青龙港生态绿地成为火爆海门的“小外滩”;张謇公园江堤南侧景观结构部分基本完成,绿化种植全面展开。长江海门段两岸沿线绿化达标率95%以上,一个可漫步、可穿行、有温度、有活力的魅力水岸空间在长江沿线绵延铺展。

向绿而行 共保长江口繁荣生境

12月22日下午,上海环境集团嘉瀛环保有限公司的医废运输车先后驶经海永镇卫生院、启隆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将两镇近165公斤医废妥善运送至位于崇明区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内,进行专业焚烧处置。这条专为崇启海三地打造的医废转运“快速路”在20日正式启用。“随着医废跨省处置‘快速路’的打通,这些医废将不再出岛,直接由崇明嘉瀛公司处置,转运距离大大缩短,转运周期从原来3个月缩短为48小时,减轻了我们的压力。”海永镇卫生院院长顾磊表示。

同在一个岛、同饮一江水、同圆一个梦。近年来,为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海门与崇明发挥联动协同作用,聚焦河道共管、环境共治、生态共育,形成区域生态文明发展共促的整体合力,共同筑牢长江口北支生态屏障。为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崇启海三方紧扣协同共管理念,建立跨界河道协同共管机制和联合河长制,由跨界河道属地镇分管领导担任河长,实现“五同五治”。组建生态环境巡查队伍,以“岛屿一体化水域生态共治”为出发点,倡议“河”我一起守护碧水、推动形成“共护岛屿水环境”的浓厚氛围,共同擦亮崇明岛生态文明底色,营造宜业宜居环境。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和监测数据共享制度,及时通报信息,互相配合调查,跟踪处理跨界或边界附近倾倒、遗弃废物,共同应对和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

“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海永镇主动融入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赵永伟介绍。作为首批省级垃圾分类试点乡镇,海永先行先试,赴崇明学习先进经验,考察学习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引进湿垃圾处理设备,将其处理成有机肥料加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海永镇还积极响应崇启海三地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号召,先后组织开展“共建生态岛·助力花博会”“静待花开,‘植’等你来”“‘植’此青绿,‘花’开毗邻”等植树护绿行动,共栽种紫叶李、红叶石楠、柳树等树木5000余棵。结合开展绿色骑行、净滩行动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为世界级生态岛更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蕴,贡献力量。崇海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就“无废城市”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区域联动监管等事宜的合作进行了互动交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下一步将以“毗邻党建”联盟为纽带,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加强合作,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添砖加瓦。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