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海门火车站站前广场上,百辆新能源公交发车,两条旅游班线开通,三条明星班线发布,这意味着海门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公共交通是承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着力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公交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功入选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
今年,海门区以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持续优化城乡公交网络布局,投入1.3亿元增购110辆新能源车,于26日全部投运至1条市域公交线路、6条城市公交线路和3条城乡公交线路。与此同时,利用复古公交“铛铛车”,开通2条旅游公交线路,分别是18路公交“謇公线”,自火车站出发开往证大客运站;16路公交“叠石线”,自叠石桥出发开往正余镇。目前,全区共投放公交车447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70%。此外,持续完善城乡公交配套设施,在已建成60块公交电子站牌的基础上,向区镇延伸,计划新建城乡候车亭50座、电子站牌20块、新能源充电桩10座。加快实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目前已完成常乐客运站主体工程建设,并启动对树勋客运站、临江客运站进行运输一体化综合改造。
海门区全面启动城乡公交品牌创建,推进公交服务由“便其行”向“悦其行”转型。编制了《海门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城乡公交品质提升工程,以提高全区城乡公交服务品质为抓手,以完善城市公交、城镇公交、镇村公交、毗邻公交、旅游公交“五位一体”的智慧化全域公交网络为目标,形成了“城乡一体·智慧全域”城乡公交服务品牌。组建了3条明星公交班线,其中“张謇号”班线即109路公交,自大千车站出发,开往行政中心;“江海号”班线即201路公交,自海门汽车站出发,开往海门港新区;“领跑者号”班线即105路公交,自大千车站出发,开往三厂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