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海门区海门河西闸顺利通过水下工程验收,挖机正在拆除最后一道围堰通水运行。该工程是海门区域治水25个重要节点工程之一,完工后,通启西片与通启东片水系将实现活水畅流。
海门河西起新江海河、东至启东三和港,全长46公里,为贯穿海门城区的主要河道,河上有东闸与西闸两座高低水系控制建筑物。其中西闸位于青龙河西东侧,建于1985年,是控制通启西片与通启东片水系的重要通道之一,建成后多年来未有运行。2020年,海门区在进行水系连通断点、堵点等问题排查时,将海门河西闸作为区域治水首批试运行区域的关键节点工程,报经区政府同意,于2020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并首次采用底轴驱动翻板闸门设计。
当天,该闸建成并投入运行,连通了通启西片和通启中片的水系,利用片区间自然水位差,实现从通启西片向通启中片引水,满足区域活水的需求。同时,在西部区域遇有暴雨等恶劣天气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区排涝压力。
去年以来,海门区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理”的思路,突出系统治水、区域治水、持续活水。为了保证这一节点工程建成后正常运行,海门区投资了近9000万元实施完成了海门河、青龙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疏浚土方约34万方、新建河道护岸防护约12公里、整治河坡绿化约2.83万平方米。同时对海门河以南区域479条段240公里的沟河进行了整治,疏浚土方171万方,大大改善了海门入江河流水质,提升了区域水环境,实现了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的目标。截至目前,海门区区域治水方案中明确的25个节点工程已完成13个,其余项目正在按要求序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