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至8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剑美博士、副研究郭文琦博士和沿江地区农科所研究员刘水东等江苏省特经特粮产业体系专家来到海门区工业园区补南村示范指导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并带来了改良的双轴双行定向槽开挖机械化设备。专家们详细讲解了改良的双轴双行定向槽开挖机使用技术和注意事项,现场演示了机械开槽,对机械具体操作,开槽深度,行距、定向槽铺设及复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等要求、要领进行系统讲解。
我区山药种植面积有2.3万亩,是传统特色农产品,山药质地细腻,肉色清白,糯性好,烧煮易酥,适于炒、炖、煨,还可制作甜品、肉圆等,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城乡消费者青睐。由于山药本身脆嫩,且长于土壤深层,传统种植耕整地、采挖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农村劳动者老龄化,制约了我区山药种植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区以实施江苏省现代农业(特经特粮)产业体系项目为契机,依托江苏省农科院经作研究所、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力量,开展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试验与示范,开展开槽规格、坡度、覆土深度、土面覆盖物及肥水培管等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技术,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种植时机械开槽、采收时轻轻松松地将山药从定向槽中抽出,每亩可节省采挖费用一千多元。同时,定向槽浅生栽培可解决高地下水位地区不宜种植山药的状况,克服了传统山药栽培的地域限制。
改良的双轴双行定向槽开挖机,稳定性好,底平整,定向槽整齐一致,为山药顺直生长奠定了基础,本次改良双轴双行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开槽机械成功使用,显著地提高开槽效率,开挖效率是人工开槽的3-5倍,亩节省人工成本300元左右,又可提高种植密度20%以上,提高了山药产量。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同江苏省农科院、沿江地区农科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不断改进、熟化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技术,形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多点示范、推广应用,扭转山药种植、采收等面临的用工难、用工贵的局面,不断做大做强我区山药传统地方特色产业。(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云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