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乡镇要闻>>正文内容

创新“三融合”监督模式 助推美丽临江建设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1日 点击数:

为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各项惠民实事落地生效,临江镇人大坚持用好“美丽海门·最美代表”主题实践活动载体,充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基层调研问题解决月”等活动,创新“三融合”监督模式,即代表监督和联系选民相融合、现场调研和专题询问相融合、领办实事和督办项目相融合,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推动临江镇八大民生实事项目有效落地,不断增强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9月17日,临江镇人大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推动民生实事项目”主题,组织开展第三季度代表小组活动暨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各村居部分选民代表,相关政府部门、条线负责人参加活动。临江镇人大积极探索,创新活动方式,将联系选民活动与视察活动相结合,将接待选民地点从“人大代表之家”延伸到视察一线。组织选民参与视察监督、专题询问、听取专项报告等环节,听取代表和选民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代表联系选民、关注民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最大效用。

“今年苍蝇实在太多了,门都开不了,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年6月份以来,元菊村的村民对苍蝇虫患问题反映强烈。经调查,由于稻香村辖区的两个蚯蚓养殖企业,以鸡粪作为蚯蚓饲料,导致周边地区苍蝇虫患严重,影响周边群众乃至邻村村民的正常生活。“请问陆书记,你们村里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元菊村人大代表袁建飞、选民庞佳欢共同向稻香村党总支书记陆洪波提问。稻香村和元菊村积极主动作为,注重标本兼治,第一时间为受影响的村民免费提供粘蝇纸,喷洒药水进行灭蝇,并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联系,商定整治方案,要求企业立即停止鸡粪的运入,选用其他饲料代替,并把鸡粪场地彻底清除干净。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请问为什么要打造生态河道呢?如何打造?”“现在这个工程进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够完工呢?”镇人大代表陆培向临江镇水利站副站长陈夏希抛出了询问,陈夏希是具体负责这项工程的负责人,她围绕代表询问的内容娓娓道来。打造廿匡河生态河道项目是临江镇八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廿匡河经过近两年的治理,水质情况良好,但部分河坡存在塌方问题,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河道将大大提升农村水环境,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垂钓的好去处。廿匡河是临江新区的一条三级河,北起十一号横河,南至运水河,全长约3公里,流经希圣、普民、阳应三个行政村。采用木桩+砼桩结构形式进行护岸,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河坡种植绿化。整个工程投资约1200万元,目前预制桩已打桩700根,完成预制桩3600根,主体工程将在11月底前全部完工。

临江镇人大坚持将为民办实事与监督民生实事同步推进,建立以村居为单位的代表领办实事动态库,代表定期报送实事推进情况,确定以代表队为单位的民生实事项目的督办责任代表,开展定向精准监督,发挥代表自身优势,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本次代表小组活动,各村人大代表向镇人大、选民双向汇报18件领办实事的进度和下阶段打算,并通过视察民生实事项目现场、听取农民建房办证情况以及交通安全改造工作专项报告等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推动政府部门加快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

今年以来,临江镇辖区内交通事故频发,群众反映强烈,交通安全设施改造工程迫在眉睫。临江镇建设局统筹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安全设施改造、县道路灯亮化工程、农路农桥建设养护工程、包临公路以南连续“Y”型道路交叉口改造工程、主要交通干线路域安全环境整治工作,并作了专题汇报。今年在临江镇辖区24处事故多发路口铺设红蓝相间的彩色路面,增强车辆减速慢行警示作用;在平中路2个重要路口,安装“无信号灯路口相互预警系统”及智慧发光地砖;在临江大道与洞庭湖路路口完成4组红绿灯、8组人行灯盘等设备安装。有序推进,全面提升新区交通安全指数。

根据海门区人大常委会要求,临江镇人大对农民建房办证工作进行专项监督,听取专项汇报。经统计,临江镇应进行农村房地一体化不动产登记的有17614宗,5月份已经完成全镇17个村的资料收集,6月开展巡图核查工作,并查漏补缺。目前全镇资料初步收集共16190宗,初步筛选后符合条件宗数11837宗,需三级确认宗数5073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推进速度较慢。下阶段,职能部门将继续坚持统筹兼顾办证的数量和质量,加大争议纠纷调处力度,做到应发早发、应发尽发,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全镇登记任务。

8.jpg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