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新闻图片>>正文内容

当一粒米被赋予健康属性······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 点击数:

5240beb59f2c5feb9468f1c0cba42366.jpg

当一粒米被赋予健康属性……长江之畔的临江,农田与水网交织,沉甸甸的水稻在这里静静生长。而在临江镇为民村,南通一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关于“粮食与健康”的变革。公司总经理王陈之前在文旅行业中洞察到国外功能米市场的成熟,预测中国消费升级下的巨大市场潜力;而其合伙人王一鸣则在种业领域深耕,于2019年便启动了高抗性淀粉米与高GABA(γ-氨基丁酸)米的研究。2020年,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创立公司,并选择将临江作为育种基地,看中的正是当地对高端农业产业的政策扶持。

老米种焕发新生机

功能米撬动新市场

所谓功能米,其实是源于那些因口感不佳被市场淘汰的老米种。比如高抗性淀粉米,曾经由于其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较高,蒸煮后质地偏硬、黏性较差,不被消费者青睐。但正是这些“缺点”,使其在人体内消化吸收速度较慢,餐后血糖上升平缓,有利于血糖控制。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提升和食品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重新审视这些老米种的营养价值。

目前,该企业重点聚焦三款大米:高抗性淀粉大米,也称低GI米,有助于血糖稳定;高GABA米,可以辅助调节血压;低谷蛋白米,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需要明确的是,功能米不是药品,也不能替代治疗。”王陈强调,“它更像是一种饮食解决方案,给大家在日常饮食中提供一个更温和、更适合特定健康需求的选择。”

如今,该公司在为民村的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其中800多亩专攻功能米。面对市面上动辄每斤十元到三四十元的功能米价格,王陈坦言:“作为日常口粮,这个价格太高了。我们未来的目标是通过提升产量和优化口感,将价格控制在10元以内,让功能米真正走上百姓餐桌。”

既要健康又要美味

功能大米寻求“最优解”

然而功能米研发,并非指标越高越好。例如,高抗性淀粉大米虽饱腹感强、有助控糖,却面临冷却后口感变硬的难题。“我们发现,抗性淀粉含量越高,口感往往越打折扣。那么抗性淀粉含量到底是5%好,还是8%好,或是12%好?目前我们正在不断测试。”王陈介绍,团队正在功能与口感之间做精细“校准”,目标是让米饭既保有确切的功效,又不失良好的食用体验。

高GABA米的培育则更像一场精准的“唤醒”工艺。GABA(γ-氨基丁酸)这种有益成分,需通过浸泡激发胚芽生成,再通过工艺将成分锁定。“关键是要保留住活性胚芽,再进行熟化处理。”王陈解释道,他们在工艺上不断微调,比如适当增加水量,让高GABA米在保证功能的同时,口感更为软糯。

从一粒种子到一碗饭

品质管控全程护航

为了确保功能米品质稳定,公司建立了双重保障体系:每年对所有种源进行基因检测,确保遗传背景纯正;每批大米产出后,进行大规模抽样检测,监控关键指标波动。

“我们已经连续三四年积累数据,现在大米的主要功能成分年际间基本保持稳定。”王陈表示,这种稳定性对建立消费者信任至关重要。

在种植环节,公司推行“绿色减负”种植模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他们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约30%,化学肥料用量削减50%至60%,更多依靠生物菌剂、有机肥和生态调控手段维持农田健康。

“功能米的特殊性要求更洁净的种植环境。”王陈补充道,“我们委托为民村的大包户进行田间管理,要求建立完整的田间档案,记录每个地块的施肥、用药、灌溉等农事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在加工环节,公司针对不同功能米的特性调整加工工艺,如高抗性淀粉米需控制加工精度,避免过度抛光导致功能性成分损失。

当一粒米被赋予更精准的健康属性,当饮食选择从“吃饱吃好”向“吃对吃健康”延伸,临江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展示了一条务实路径:以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产品价值,在健康功能与食用品质间寻求平衡。这不仅是农业技术的进步,更是对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切实回应。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