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门区人民西路与海兴路的交叉路口,一座崭新的“红星驿站·老兵先锋岗”成为街头最温暖的风景。8月14日早上8点,一等功臣陆志飞正弯腰为一位老人理发。旁边,几名老兵志愿者忙着为路人分发绿豆汤、为居民磨菜刀(见图)……这座由闲置岗亭改造的“红星驿站”,正以最质朴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
“阿姨,您血压稍微偏高,平时饮食要清淡些。”海门区中医院的志愿者医生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叮嘱。测血糖的摊位前排起长队,家住附近的梅阿姨举着棉签笑道:“我天天路过这儿,今天看见活动就进来了,这些老兵做事特别细心!”岗亭墙上挂着的“便民服务清单”密密麻麻:饮水机、急救箱、爱心雨伞、充电宝、轮椅租赁……甚至还有代收快递的便民柜。
磨刀区是当天的“人气王”。67岁的退役老兵志愿者俞水洪面前堆着20多把待磨的刀具,砂轮转动间火花四溅,在此之前他已经磨了40多把菜刀。“退休了还能用这手艺服务大家,比在家闲着强,能为群众服务,我很开心。”他抹了把汗说道。据统计,试运行半个月来,驿站已提供各类服务超500人次,磨刀剪、理发等“老兵招牌服务”最受欢迎。
“红星驿站天天都有老兵志愿者驻守。”海门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季敏敏拿着值班表说,“它原本是普通的闲置岗亭,现在经过我们改造,摇身一变成为‘老兵先锋岗’。同时,它还是一等功臣陆志飞学雷锋工作室的所在地。试运行以来,已有30多名退役军人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
“我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受益者。”陆志飞坦言。驿站每月组织两场红色宣讲、技能微课和针对退役军人的政策解读,让广大退役军人在这里找到“家”的归属感。
“8月的‘关爱帮扶暖心行’只是开始。”季敏敏表示,“红星驿站·老兵先锋岗”将依托靠车站、靠医院、靠社区的优越地理位置,构建起高效便捷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除了基本的便民服务外,还会与周边医院、车站、社区紧密联动,签订共建协议,确保遇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支援,成为守护市民安全的“前沿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