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镇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布局‘十四五’发展,将扛起‘两争一前列’使命担当,保持战略定力,用好发展机遇,努力在产业高质高效上争先,在乡村宜居宜业上率先,在农民富裕富足上领先,争做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昨日,常乐镇党委书记顾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的张謇的出生地,常乐未来的振兴发展将会更加引人注目。顾闯说,常乐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部署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分析机遇挑战,明晰了发展坐标定位和工作发力重点,初步描绘了常乐镇“十四五”发展构想。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抢抓国家重大交通工程和海门“同城化交通走廊”建设机遇,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形成“一核两区三带”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一核”,即张謇故里小镇,以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为目标,深度挖掘张謇文化资源,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名人文化旅游目的地;“两区”,即以颐生片区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以中南片区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一村一品一景一业”建设,全域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三带”,即常久公路生态产业带、青龙河通启运河风光旅游带、G345工业集中带,突出生态优先,以带连片,加快沿线生态绿廊、传统村落、红色驿站等建设,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同时,大力引进、转型、培育一批与精密机械、建筑配套、红木雕刻、农产品深加工等现有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做强城镇综合能级。主动把常乐摆在北部新城板块,加强全方位融入北部新城发展的专题研究,深化与北部新城规划的融合,加快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配合实施G345东延、王川线改扩建、G40常乐互通等工程,积极谋划快速路、青龙河状元桥建设,不断延伸“四好农村路”,缩短与北部新城的时空距离。坚持“形态、业态、质态”并重,启动实施张謇故里小镇二期三期、张謇纪念馆扩建、麒麟镇区改造提升等城镇地标项目,充分展示城镇新形象。注重文化元素的植入,规划建设重要节点的景观小品、主题浮雕、文化长廊,分步实施镇区楼体、水体、桥体的亮化美化工程,引进一批品牌化、特色化消费业态,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网红打卡地,实现城镇“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提升乡村振兴质感。以实施“堡垒工程”“先锋工程”“头雁工程”为抓手,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点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引擎”。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为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力度,构建具有常乐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并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小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村村建成“10分钟便民服务圈”。以创建示范村为载体,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污水处理率、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均达100%,全面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以建设平安乡村为着力点,深化多网融合,强化数据支撑,实行闭环管理、扁平服务,提高乡村治理精准化、智慧化水平,全力打造南通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