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黄袁龙 :这届年轻人让龙虾养殖“游”进生态时代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2日 点击数: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涌现出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新农人,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用科技和创新引领着农业的未来。为了充分展现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年的奋斗故事,海门团区委特别开设专栏,带领大家一起领略青年新农人挺膺担当、建功立业的青春风采。

“稻给虾食物,虾供稻肥料,互利共生。”在海门区,有这样一个村,依托水土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稻虾共生项目。二月万物生发,天气回暖,轧西村的稻虾田正在为三月份的虾苗投放养精蓄锐。提起轧西村,就不得不提黄袁龙,在村里,人们亲切地叫他“龙书记”。

黄袁龙,2009年投身农村工作,十几年的时间,黄袁龙完成了从“广告人”到“村支书”的转变。2024年,轧西村稻虾谷基地龙虾年总产量25吨,生态稻24吨,产值超100万。在产业致富的同时,还为周边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迈出了“小龙虾”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的第一步。

“我们村以前以种植传统的稻麦、黄豆为主,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经济效益高的农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单一,不过村里有着800多条泯沟,而且还靠着生态河道江家河,可以朝着水产养殖方向发展。”黄袁龙介绍,他通过综合研判,最终引进盱眙小龙虾,采用稻虾综合种养的模式,上半年养龙虾,六月后种水稻。通过稻虾轮作,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虾双赢,生态高效”的综合效应。

“中国龙虾看盱眙,海门龙虾看轧西”是黄袁龙的奋斗目标,也是越来越多海门人的共识。为打开销路,黄袁龙为小龙虾注册了“龙书记”品牌,尝试了快团团、抖音直播等线上销售方法,进一步拓宽了一村一品的知名度。一只小小的龙虾,叩开了轧西村增收致富新路径,更为农村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可能。

“鱼虾时时美,稻米岁岁丰。”轧西村发展稻虾种养实现了量、质、效齐增,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让‘致富虾’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这是黄袁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广告人”到“龙书记”,这位“新农人”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凭着看准的事就一干到底、干就干成的劲头和执着,为乡村振兴的田野赋予了新的生机。

14.png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