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海门视窗>>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正文内容

南通市政协来海调研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作者:海门日报 来源: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点击数:

为进一步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全面了解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情况,6月6日下午,南通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金元一行来海开展专题视察,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志强,海门区政协副主席黄樱璐等陪同视察。

视察组先后实地查看了常乐镇官公河村、张謇法治文化园、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每到一处,视察组都认真听取汇报,详细了解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对我区乡村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我区将传承创新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生命线,适应科技变革和网络传播新趋势,适应群众需求和法治实践新变化,持续挖掘张謇文化、江海文化、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法治精神,探索法治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持续打造乡村法治文化特色亮点。

近年来,海门区始终坚持把普法作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有重点、分步骤持续深化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先后培育法律明白人2028名,涌现了“杨大姐工作站”“老兵张琰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法治韵艺术团”“老薛工作室”“徐氏家训馆”“老舅妈工作室”等一大批“法律明白人”先进典型。

积极推动村级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推进沿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青龙港1806景区、投资200万元建设张謇法治文化园,通过将张謇法治元素融入沿江景观带,有效打造“生态+文旅+法治”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立足法治服务保障民生,将“援法议事”理念贯穿于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全过程,通过融合打造290个“援法议事”工作室,打造开放共享的“援法议事”谈话角,开设线上“援法议事”平台,建立“援法议事”人才库,实现基层治理由“为民做主”向“由民作出”转变。

坚持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有利抓手,推动各村(社区)结合张謇名人故里、通东革命老区等地域特色与乡风民俗,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绘就一幅幅精雕细琢的法治文化画卷。

积极推进1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引导律师咨询、公证办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服务主动向农村延伸,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站,逐步建成“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纠纷信息员”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和谐有序。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